標  題 德明科大邀請前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先生演講——臺灣對美國國會的lobby
刊登日期 2018-07-16 資料來源 通識教育中心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課程教師成長社群,於107學年度第一學期持續為「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課程」培訓師資,並舉行高教深耕課程之「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研習會」以供學生研習及取得微型學分,7月9日特別邀請前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先生蒞校演講「臺灣對美國國會的lobby」。演講相當精采,茲將其內容擇要報導如下:
一、 Lobby一詞其來有自,美國格蘭特總統(Ulysses S. Grant)在位時(1869-1877年),常從白宮散步到華府的威拉德飯店(The Willard Hotel)休憩。許多要favor的人便紛紛到這間飯店的大廳,與總統見面,藉機陳情。久而久之,飯店的lobby竟產生了「遊說」的意義,到lobby遊說的人也叫做lobbyist。
二、 演講人也對在場的師生講述了他參加外交工作及對美國國會lobby的起源,故事極為精采。從其中,我們才知道我國在美國的代表處設有「國會組」與「政治組」。對美國國會lobby的工作係由「國會組」負責,在這個組服務的外交官須認識100名參議員、435名眾議員、4名委任代表、1名居民代表及其助理們。有時為了推動某項有利於我國的法案,還要挨家挨戶去敲前述國會議員及助理的門,可謂極其辛勞。不過,這個工作除了要work hard以外,還要work smart。因為lobby的工作,除了須遊說國會議員及助理外,還要為他們做選民服務。演講人曾經受某位國會議員所託,幫他選區某位要研究臺灣生態的學生蒐集資料。面對這種差事,身為國會組人員,自然是使命必達,還要做得讓國會議員滿意,才能搭起雙方堅固的友誼橋樑,lobby工作方可順遂進行。
三、 演講人在演講中列舉了他參與推動的重要個案,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如:亞洲開發銀行會籍權益、李總統訪美、蔣夫人訪華府、金瑞契議員訪臺等等。然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美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八一七公報後,我國外交人員經過一番努力後,不但讓美國國會先後通過《88號共同決議案》與《38號共同決議案》,以書面形式表述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外,還幫助對我友好的國會議員寫質詢稿,迫使當時的國務院回答出「美國對臺灣主權的議題不採取立場」(The United States has no position of the issue of Taiwan’s Sovereignty)這種空谷足音的外交宣言。
四、 雖然最近美國參眾兩院出爐了幾項友我的法案,但觀察外交人員對美國國會運作是否合宜之指標有4點:1.議案或法案的有無拘束力、2.有無兩黨、兩院並行、3.點線面及有無票數、4.連名信。以上4點,缺一不可。因為美國國會制定的法案有2種,一為有拘束力,一為無拘束力。美國國會近年出爐的幾項法案,多為無拘束力者。因為這些法案都會注明「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對行政部門沒有約束力,政府官員不必遵守與施行。
五、 此外,「有無票數」相當重要。因為許多無拘束力的法案,都是由主席詢問在場是否有異議後通過者,並非經由投票表決者。演講人表示,有票數的法案才有穩固基礎,行政部門方會正視之。再者,由於要美國國會進行投票表決並不容易。因為美國國會有14幢大樓,占地極廣,國會議員分散其中,且投票集合時間只有15分鐘,故他們往往搭電梯下來或坐地下火車過來,行色匆匆,極為辛苦。演講人認為這樣投下來的票,才會更具價值。目前有關在美國有關臺灣的法案,還有3案。演講人主張要能符合上述4個指標,這些法案始有其分量,美國行政部門才會予以重視。

聯絡人:通識教育中心 朱介國主任 電話:(02)26585801ext:2790

德明科大邀請前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先生演講——臺灣對美國國會的lo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