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德明科大邀請魏千鈞先生演講—自然書寫於中文閱讀寫作課程中的實踐
刊登日期 2019-05-27 資料來源 通識教育中心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中文閱讀與書寫課程教師成長社群於本學期,持續為大學課程培訓師資,特別邀請魏千鈞先生蒞校演講,題目為「自然書寫於中文閱讀寫作課程中的實踐」。內容相當豐富,惜為篇幅所限,茲將演講內容擇要介紹如下:

一、寫作課程係通過閱讀與大量寫作練習,以提升實際寫作的能力。即使是臺大學生,時至今日,閱讀理解能力已難臻理想,何況寫作。但文科教師對自然的理解能力,並不如理工科學生,此為本課程極為困難之處。

二、自然書寫有三個領域,即:文學領域、科學領域與環境領域,本課程希望透過這三個領域讓同學經由閱讀與觀摩前輩學者的作品後,使其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有所提升。

三、寫作課程必須有課綱作為框架,方能導引學生深入其中。本課程的前四週是課程說明與導論,第十七週、十八週是期末成果展示,剩下12週的上課內容則分為3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情景交融:人與自然的相處與想像」,第二個項目是「科學與文學」:自然書寫的科普寫作,第三個項目是「自然書寫與環境倫理」。

四、修課學生須針對自然書寫領域首先繳交一篇「期末成果腳本」,之後再繳交一篇自然科普書評與三篇短篇心得、札記等,期末須繳交完整學期成果,以自我自然觀察經驗創作各種題材的作品,題材不拘,舉凡散文、小說、歌詞、繪本、導覽手冊皆可。

五、學生的每篇作皆由教師與助教獨立批改,提供閱讀觀感與修改意見,並於課堂上公開討論。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寫作課》、《階梯寫作》是2本足以提供給學生作為其敘事準備的利器,前者內容偏向新聞寫作,後者則是「從字、詞、句到段落,進化學生的寫作體質!」iNaturalist 是一個應用程式,可以幫助學生辨認身邊的動植物,並能將學生上傳的照片與觀察進行社群討論,以確認觀察紀錄,對於寫作的幫助甚大。

七、此外,iNaturalist還提供另一個工具seek作為觀察的工具,會告訴你附近有哪些植物,這讓學生可以集體進行某個地區的自然寫作。

八、自然書寫雖有3個定義:不能濫情、以自然為主體、要有科普知識。其中,「不能濫情」一項有討論空間,因為物我之間的界限究在何處,很難區分。其他二者,殆無疑義。這就是為何在「導論」中會討論「情景交融:人與自然的相處與想像」的原因。以下9個篇章其「物我之間的距離」,即各不相同:〈詩經關雎〉、〈詩經兼葭〉、〈莊子逍遙遊〉、〈臺灣原住民神話〉、〈陳冠學田園之秋〉、〈臺灣自然生態詩語〉、〈劉克襄山麻黃家書〉、〈吳明益海的聲音為什麼會這麼大?〉、〈凌拂山城草木疏〉。

九、學生應繳交電子檔作業,助教與教師方可在其中以「標記」或「註解」方式修改及提供意見。

十、學生們從大網的擬定,經由實際觀察,到逐篇撰寫,過程中的調整寫作策略或方向,使學習成為一種動態的成長與變化。自然寫作這門課程不但聯繫了閱讀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使學生開始與所處的自然環境產生情感連結,從而透過文學寫作加以深化和表露。故在期末的教學回饋中,不少學生都表達他們從對自然的陌生感中重新取得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且學習到從閱讀中分析文本,進而轉化為個人寫作的養分。

聯絡人:通識教育中心 朱介國主任  聯絡電話:(02)2658-5801轉2790
德明科大邀請魏千鈞先生演講—自然書寫於中文閱讀寫作課程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