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德明科大教師成長社群舉行「文化參訪之旅」活動參訪十三行博物館
刊登日期 2019-05-27 資料來源 通識教育中心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中文閱讀書寫課程教師成長社群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於108年5月22日舉行「文化參訪之旅」活動,參訪地點為「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這也是該校中文閱讀書寫課程教師成長社群及國際思維與多元文化課程教師成長社群於本學期舉行的第二次活動,其主要目的除了要學生參加參訪測驗外,還要讓社群成員及學生一齊攜手走出教室,來到博物館,見識十三博物館的建築與裡面的珍藏文物。

本次活動有將近40位師生參加,於下午2時左右抵達參訪地點。經由導覽員引導與解說後,開始入館參訪。

第一站來到簡易文化層剖面,可看到最淺層埋物均為垃圾,距今約30至50年;第二層為近代文化層,埋物為青花瓷片,距今約500年;第三層為十三行文化層,埋物為鹿骨、羌骨、鯊魚脊椎骨、貝殼等。

第二站來到十三行挖掘模擬現場,其中有三個假人正在進行挖掘工作,其中還發現有「柱洞」,原來是十三行人當時居住的杆欄式建築(高腳屋)柱子的遺跡。

第三站來到十三行遺址大事紀,參訪師生方知本遺址發現於1957年,卻遲至1989年仍發生搶救事件,原來政府當年要在遺址上蓋污水處理廠,雖然歷經抗爭,政府允許搶救兩年,卻只能搶救遺址面積九分之一的文物,殊為可惜,因為當時此地只被列為二級古蹟,直至2006才成為國定遺址,2017年方被定為國定考古遺址。

第四站來到文化層介紹,方知十三行遺址在臺灣屬年輕文化層,往下還有植物園文化層、圓山文化層、芝山岩文化層、訊塘埔文化層、大坌坑文化層。其中十三行文化層、訊塘埔文化層與大坌坑文化層是距離相當近的先人遺址。

第五站來到遺址出土文物區,這裡有近幾年陸續被挖出來的木頭、骨頭、石頭、金屬器、陶器、鐵器,花粉等,不一而足。其中令人稱奇的是陶器,只見陶器上不但有花紋,甚至有把手及荷葉邊瓶口,相當進步。至於鐵器,更是令人嘖嘖稱奇。竟然在那麼久遠的年代,十三行人就知道「黑沙」之中有鐵,更知道用鐵沙分離的方法,也曉得鍊鐵之法。

最後,我們參觀了十三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面陶罐」,這個陶罐是由六十幾個破裂瓦片組成,據說以前找美國專家幫忙,美國專家用石膏修護;其後,又找歐洲專家來修護,他們改以同樣顏色黏土加以修護,讓它重現昔日風華。

綜上所述,這次文化參訪是成功的,它讓現代學生與古代遺址及文物接觸後,發現了一個事實,即:多元文化無處不在。雖然這個遺址是臺灣文化的結晶,畢竟不是全然是漢族文化,它讓大家產生了類似面對異文化的感受。原來不只地域差別,連文化範疇有異,文化陌生感亦將隨之而來。因此,一個人要增廣見聞,胸懷八方與古今,才會有容納多元文化的心胸與懷抱。

聯絡人:通識教育中心 朱介國主任  聯絡電話:(02)2658-5801轉2790
德明科大教師成長社群舉行「文化參訪之旅」活動參訪十三行博物館